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科技思想库

科技思想库专题调研--关于我县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

时间:2015-06-30 16:10:16  来源:  作者:

   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、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。为真实、准确、全面反映我县新型城镇化情况,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,2013年11月21日-11月30日,“双强双兴”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发改局、住建局、规划局、城投公司、国土局、城管执法局、环保局、交通局、新型产业园及觅儿、八里、太平、七里、上新集、高桥、永河等乡镇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。
    一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成效和特点
    “十二五”以来,我县按照“三城三带三区”的城镇发展布局,强化规划引领、打造宜居县城、建设秀美村镇、优化生态空间,城乡统筹、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。
    1、城镇规模进不断扩大。县城区和12个镇区规模不断扩大。县城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达到13.46万人;“一河两岸”、胜利街棚户区、董必武故居、将军城市场升级改造等拆迁征补工作顺利完成;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26平方公里,今年新增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;除城关、杏花外,七里等10个镇(场、处)区常住人口接近8万人,七里、高桥等7个乡镇正在申报国家重点镇,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%。
    2、规划体系逐步完善。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、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的“三规划合一”。总投入4000万元,全面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修编、觅儿新型产业园126平方公里远期发展规划、13个乡镇(场、处)镇区总规划、279个村的村庄规划、30个新农村和7个新农村引爆点的规划;陆续完成城区景观、道路、绿地、供排水等9大专项规划;编制旧城区、棚户区改造规划;启动红金龙大道、城南大道控制性规划编制。中心城区、乡镇镇区和新农村三级城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,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。
    3、服务功能有效提升。县城和乡镇之间的路网建设投资达20亿元,完成了阳福线、宋大线、熊许线等十余条公路的新建和改造,麻竹高速公路红安段路基工程基本完工,完成投资7.2亿元,全县国道达到193公里,省道183公里,近三年总建设里程达到2000多公里;总投资3.5亿元的县文化中心基本建成,县档案馆投入使用;新增和改造城区供水管网50余公里;成立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,初步建成将军输变电站,城北水厂完成工程量90%,华润天然气管道铺设正在进行,背街小巷道路硬化16条;新建周家坳生活垃圾处理场、觅儿寺污水处理厂,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主干管10公里;高标准建设乡镇镇区道路30公里,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电、通电话和通公路。
    4、辐射效应更加彰显。规模企业由35家增长到65家,产业集群由一个增加到九个,旅游、文化、餐饮、商贸等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,县城与重点镇辐射周边乡镇,一般乡镇辐射周边村庄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。新型产业园开工建设三年来,一大批规模大、效益好的项目落户,不仅成为县域经济的“发动机”,而且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就业基地。各乡镇发挥各自优势,打造城镇名片,七里坪镇围绕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名镇,天台山围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度假胜地,高桥镇围绕李主席纪念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,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  5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。“一河两岸”景观带基本建成,城区绿地面积由30万平方米增加到60万平方米;新建保障性住房4428套,总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,目前城区建成入住2400户;争取1980户棚户区改造资金2924万元,完成改造1436套;完成危旧房改造21574户,完成住房立面改造2000多户;城区、园区共完成征补3360户,拆迁面积50余万平方米;开工建设七个“还建点”,总建筑面积34.14万平方米,已竣工还建房988套;引进美龙新能源对小北街、民主街等“三纵四横”街道进行环卫市场化试点,脏、乱、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;13个乡镇(场)经规划评审报批的新农村建设点共53个,总设计户数12995户;39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启动,建成住房3000多户;完成58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,新增绿化面积5.3万平方米,3个村庄通过省级宜居村庄的达标验收,5个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,4个乡镇通过省级卫生镇验收。
  6、社会保障稳健有力。2013年,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,转移农村劳动力7020人,新增就业岗位7032个,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9人;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%,改扩建1个乡镇卫生院,完成20个村卫生室建设;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建、建成“农家书屋”389个,兴建城乡体育健身工程62个;发放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370万,落实农村“五保”、孤儿供养资金700万;出生人口性别比121.88,人口自然增长率5.26‰,符合政策生育率85.8%。完成就业和职业技术培训11309人。完成11个重点贫困村、10个老区村整村扶贫推进项目90个,“雨露计划”完成培训1600人;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实现翻番。
    二、新型城镇化的基本作法和经验 
    近年来,我县坚持大手笔谋划、大气魄投入、高标准建设,全方位、多途径推进新型城镇化,走上了“乡村集镇化、集镇城市化”的良性发展之路。
  1、规划引领,合理布局。新型城镇化规划直接关系到城镇品位的高低、城镇功能的完善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。增强规划的前瞻性、科学性,把土地、水源等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的全过程,确保城镇建设与时俱进,并且适度超前;依据总体规划,县城与重点镇编制城镇化规划,一般乡镇编制城乡规划,并根据城镇发展的定位与趋势,完善供排水、道路、绿化等其他专项规划,合理划分功能区、优化功能布局、完善要素配置,引导政治、商业、居住等活动合理分布,实现专规与总规的有效衔接,确保各项规划可操作、能成功、有效果。
    2、准确定位,形成特色。城镇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文化。各乡镇将自身独有的人文历史、自然景观与城镇建设融为一体。觅儿寺镇围绕建设南部新型产业发展区,实现产城合一,新建的创业大厦、园区医院成为新的地标性建筑;七里坪镇围绕建设北部红色生态旅游保护区,利用长胜街、天台山等景观,将旅游业从“游景点”的阶段带进“游城镇”的阶段;八里湾镇充分利用张培刚、叶君健等名人效应,引进知音生态文化旅游项目,将为我县的“将军牌”再添一张含金量极高的“文化牌”。
  3、产业带动,建好平台。产业是城镇化的原动力,具有产业优势的城镇,聚集要素和人口的能力就强,城镇化水平就高,城镇化水平提高,又能促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,进而吸纳更多的要素扩大城镇规模。觅儿寺镇依托新型产业园,迅速聚集一大批工业企业,激活了城区运营活力,镇区人口由建园之前的3000人增加到20000人,镇区规模由不足4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;太平桥镇利用非遗文化传承人刘寿仙的“红安绣活”展示基地,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之路。
    4、破解瓶颈,保障有力。创新投融资体制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,打造融资平台,拓宽融资渠道,引进BT、BOT模式融资,今年以来,城投公司实现融资3.55亿元,有力促进了各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;优化土地利用结构,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,满足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,用地指标重点向县城、产业园倾斜。2013年,共收储土地17670亩,其中园区15600亩,城区2070亩,有力保证了政府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开工。
  5、政府引导,市场运作。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。近年来,有效发挥了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、编制发展规划、建设基础设施、提供公共服务、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。“三个一万”奖补政策为规范小集镇建设、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;太平镇马井社区、幸福社区推行的5户联建、实名制集资建小高层(6+1)等新农村建设模式,有效缓解了乡镇财力不足、投入不够的矛盾。
    三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
   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“人口的城镇化”,更应是产业、人口、土地、社会、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。当前,我县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,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    1、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。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。从发展规律看,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%,就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。我县城镇化起点较低,起步较慢,农村人口比重高,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,造成人口与产业集聚难以协调,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不够同步。城镇从建筑表像看起来是“城镇化”了,但农村的生产、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,城镇管理者和居民也多数没有在意识上实现从“农民”到“市民”、从“乡村”到“城镇”的根本性转变。目前,我县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.5个百分点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,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,一般在75%—80%,甚至更高。由此可见,我县的城镇化总体水平还是偏低。
    2、规划刚性约束不强。由于没有控制性详规指导,部分乡镇规划统领意识不强,同时缺乏规划人员的监控和管理,规划执法刚性不足,导致规划难以落实。城镇定位不清,特色不明,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。相当部分城镇依路而建,簇拥在公路两旁形成条形场镇,街道弯弯曲曲,宽窄不一,城镇拓展空间受限;镇区垃圾乱倒、污水直排,房屋多是“火柴盒”式结构,布局散乱,高低无序,没有特色;部分乡镇居民对城乡规划不了解,无序建房,一户多基,严重浪费土地资源。
    3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。城镇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公益性,投资大,回报慢。数据显示,一个3000人的农村新型社区,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按城市投资50%计算,需要1500万元左右。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,我县虽然在经营城镇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,但市场化运作的水平仍然较低,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分依赖政府投资。一是财政资金紧。县级财政只能优先满足部分重点项目建设;乡镇一级的财政,仅仅维持正常运行,无法满足供水、路灯、绿化等工程的投入;对上争取资金难度相当大,竞争相当激烈,下达份额相当少。二是融资渠道窄。除城关镇、觅儿寺镇、七里坪镇等具有明显房地产优势的乡镇,其余乡镇难以吸收到社会资金投入,加之银行紧缩银根,加强风险管理,乡镇很难获得信贷支持。三是项目负债多。近几年,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前所未有,但由于地方配套难到位,各项目单位欠债较多,交通局负债达8亿元,住建局仅市政工程就负债1.2亿元,相关单位拖欠城投土地款0.4亿元。
    4、发展用地规模趋紧。2010年以来,全县土地整理项目14个,总建设规模13万亩,此外,通过增减挂钩、调整规划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、开发利用低坡缓丘地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地问题,但随着产业不断向城镇集中,城(镇)区面积不断扩张,发展用地日趋紧张。一是供需不均。预计未来三至五年,全县的土地需求量在1万亩左右,其中工业用地5000亩,交通用地2000亩,新农村建设2000亩,其它基础设施用地1000亩;预计到2020年,全县可利用土地仅有1500亩,供需矛盾十分紧张。二是地耗严重。一方面落户企业供地面积大,实际动工面积小,我县土地平均投资额为1600元/亩,低于市平均水平2000元/亩,地耗水平全市倒数第一;一方面新农村空置率高,旧村拆除难度大,导致新村未用,旧村未拆,迁村腾地效果有限。三是用地变更。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的缺位,导致企业随意变更用地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,恋采依、天程板栗以工业名义用地,违规进行商业投资或建设商用房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产业平台的发展。
  5、部门协调机制不畅。城镇管理机制不活、社会组织参与不够、涉及部门较多、制度执行不到位,存在着职责不明、分工不细、运作不规范等现象,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。2011年推行的“三个一万”奖补政策,由于后续责任主体不明确,政府贴息三年的政策得不到贯彻执行;政府奖补的1万元在一些乡镇最高只有7500元。园区部分村庄整村土地被征收,因土地款交付不及时,征地补偿落实不到位;加之还建房进度一再滞后,转移就业等政策缺失,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与社会的稳定。“三通一平”、“五杆”迁移、房屋搬迁、拆违控违等方面,交通、城投、住建、规划、征补办、电信、移动、联通、电力、广电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完善,存在执法主体不明、责任主体不清、协调渠道不畅等问题,对城镇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。
    四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和建议
  尽管在新型城镇化的路上有诸多的矛盾和困难,但应该看到,红安加快城镇化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。从国家层面看,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了新部署。国务院批复《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》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如冻结16年之久的“县改市”开闸,红安改市、设区的可能性将增大。从省市层面看,武汉城市圈“两型”社会综改试验区赋予我们“先行先试”的大好机遇,红安被省市委寄予“跨越发展”代表作、“双强双兴”示范县的厚望和重托。从红安实际看,难得的政治、人文、区位、资源优势,“千亿园区”、九大产业集群的产业优势,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    基于以上调研和分析,提出如下建议:
    (一)突出科学规划,重在顶层设计与强力执行相结合。
    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,是调控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,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镇的重要依据。必须从高设标,依据“38355”的城镇建设体系,引领新型城镇化持续稳步推进。
  1、形成规划的完整体系。坚持规划引领,强化顶层设计,引导城镇在空间上合理布局。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,明晰县城、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。依据全县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,制定完善园区建设、旧城改造详细规划、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与城镇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发展、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。
    2、注重规划编制的质量。高水平的规划是高质量建设的起点,规划落后是最根本的落后。对城镇布局、路网、绿化、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要着眼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,建议在园区规划中强制预留部分集体土地,通过土地入股、兴办集体企业等形式维系农村长远发展。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、标志性景观、标志性建筑的规划,把红安地域特点、将军文化特色体现在县城、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,彰显城镇个性,提升城镇的文化内涵。
    3、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。规划再好,必须执行到位。要建立完善“规划一张图、审批一支笔、建设一盘棋、管理一个法”的管理机制,维护规划的严肃性,不让规划随意变更。要整合规划、住建、国土、环保等部门的力量,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,推行集中执法、网格化管理,提高规划监管的综合性和有效性。要加强对规划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,提高群众对规划的认识。建议由规划局牵头建设园区规划馆,使之成为对外展示红安城市建设成就的“名片”、宣传城镇规划的平台。
    (二)突出基础配套,重在提升服务与加大投入相结合。
    资料表明:今后十年,我国大约有2亿左右农村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入城定居,而一个农民要在城里安顿下来,最少需要12万元。这对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    1、加强城镇路网建设。以县城为枢纽,以乡镇集镇为节点,以新农村社区为网点,建立干支衔接、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。要高水平、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,将县城道路向周边乡镇、重要旅游景点延伸,将乡镇道路向各中心村延伸。要对旧城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,增加新建道路绿化面积,为未来拓宽道路预留空间;逐步缩小主要干道上的绿化带面积,对背街小巷加快治理,提高路网密度。要结合旧城改造,在一桥、二桥和三桥东侧建设临时停车场;加快新客运站的建设,减少周边县和城镇客运车辆在城区的运行;严格公交站点使用,禁止乱停乱靠行为;增加城区公交线路和里程,逐步向周边乡镇和旅游景点延伸。
    2、加强水、电、气供应建设。加强金沙湖湿地公园水源保护,确保水源不受污染;加大城北水厂和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力度,保障城区居民用水;把推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,保障农村饮水安全;加快尾斗山水库至觅儿引水工程建设,保障园区供水量;加快将军输变电站建设及电网改造进度,提高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;加快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,力争2014年天然气到户;实施太阳能、沼气等清洁能源工程,加快建设能源示范县。
    3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检验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标准,必须注重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。要重视乡镇中小学、幼儿园规划,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、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;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向乡镇、中学生向县城流动的趋势,扩大县城初高中建设规模。要扩大县人民医院、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规模,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,添置医疗基础设备,加强医务人员培训,提高医疗水平。要加快楚剧院、博物馆建设,完善文化中心内部设施,建议对县体育馆进行改造。提高乡镇和新农村社区广播、电视、网络的覆盖。
    (三)突出内生动力,重在树立品牌与发展产业相结合。
    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,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,而是要在产业支撑、人居环境、社会保障、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“乡”到“城”的转变。因此,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,提升产业发展水平,增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竞争力。
    1、提升园区建设水平。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园区平台,实现群众就业、人民增收。要完善园区水电路、污水处理设施,加大商务、物流、通信等设施建设;加快配套学校、电信、邮政、超市、公园、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,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工作、生活保障。要搭建融资平台,做大做强园投公司,健全银企对接机制,充分利用银行贷款、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园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;为企业提供金融担保和小额贷款,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。要针对当前园区机构编制不健全、人力不足等问题,创新工作机制。增强服务意识,创新服务形式,提高服务质量。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。
    2、做大做强重点企业。充分认识企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,通过企业带动城镇产业升级。要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,重点扶持娃哈哈、上好佳、正邦等企业做大做强,出台优惠扶持政策,继续引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食品加工企业落户。要做大做强园区企业,依托九大产业集群,综合利用园区基础设施,优化园区企业布置,实现上下游产业衔接,减少资源浪费,拉长产业链条;重视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,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增强产品竞争力。
  3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旅游,是城镇化最重要的动力之一。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内需型产业的城镇化,非常适合红安这种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。在统筹兼顾教育、医疗、卫生等行业发展的同时,要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,加快藏龙湾文化创意城、钓鱼台旅游度假村、东方新城、中国将军城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。针对我县传统服务业发展“小、弱、散”的现状,要积极引进外地大型企业,扶持本地有实力企业做大做强,提升住宿、餐饮、购物等传统服务业水平。要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,围绕振鑫物流、佰昌电商批发城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信息技术服务等,提升综合服务功能,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。
    4、全面提高农业质效。发挥农村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,促进农村产业发展,以产促城。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支持乡镇和村组通过引进项目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投资、集体自建等形式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,延长农村产业链条,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。要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,因地制宜发展花生、红苕、茶叶等种植业,发展肉牛、生猪、禽类等养殖业,突出集团发展、规模化生产、科技扶持,努力打造知名品牌。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,鼓励农村建立交通运输、建材加工、建筑等行业的经济合作组织,开展市场营销、信息服务、技术培训、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,发展集体经济。
    (四)突出机制创新,重在协调联动与节约集约相结合。
    如何在建设土地上寻求破题,给城镇建设提供基本用地保障,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。但是,18亿亩国家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,对我们如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,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价格扭曲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,提出了新考验。
    1、加强土地管理。强力推行“联审联批联管”的机制,严格准入、严格审批,加强供地审查,促进土地有序流转,杜绝私自变更土地用途,规范土地交易行为;杜绝工业项目私下交易,有效降低地耗,提高土地平均投资额;引进市场机制,建立健全土地有形市场,对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实行招标、拍卖、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;实施履约保证金制,严格执行项目开工、竣工保证金制度,强化供地项目建设管理。
    2、开展旧城改造。有步骤推进旧城改造,逐步改善城市环境,增加存量土地。积极招商引资,引进市场资本对老城区进行改造,积极促进空间资源整合,确定高效的土地利用布局,提升城市形象。
    3、推进增减挂钩。继续通过合村并点、建新拆旧、复垦复绿、土地整理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整合,将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和低坡缓丘地复垦为耕地,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建设用地指标。
  4、盘活存量土地。将低效利用地、破产企业闲置的建设用地、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其他用地,通过调规、回收、收购等方式进行储备,变成存量土地,弥补用地指标不足。
    (五)突出生态文明,重在污染减排与环境整治相结合。
    新型城镇化的“新”,指观念更新、体制革新、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。“型”指转型,包括产业、交通、环保、用地等方面的转型。这说明环境保护要从末端治理向“污染防治—清洁生产—生态产业—生态基础设施—生态政区”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,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,走集约、智能、绿色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。
    1、加大整治力度。“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”。我县环境承载力较弱,必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。要优化产业结构,实行差异化管理,严把环境准入关,淘汰落后企业,把有限的环境容量用在效益好、低排放、可持续的发展项目上。建议关停红信化工、三机厂等污染较大的企业。要高标准改造城东污水处理厂,完善城区、园区污水管网设施,加快建成城西和觅儿寺污水处理厂,杜绝污水无序排放,超标排放。要对全县畜禽养殖规模、选址进行统筹管理,合理布局;责令未落实环评、不进行排污集中整治的限期整改或关闭。
    2、强化执法监管。我县水资源严重匮乏,水生态环境严峻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要尽快建立区域全覆盖、管理全过程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和安全监管体系,建议由金沙湖管理处、环保、水利、卫生等部门组建饮用水源保护机构,确保饮用水安全。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准入制,严禁在水源地兴建与水源保护无关的项目,杜绝在园区引进“三高一低”项目,建议关闭金沙河及其他饮用水源周边的养殖场。要重视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建设,制定水污染事故突发情况下的资源配置和供水调度方案,建立健全应用水源安全保障机制。要强化区域生态规划,处理好城镇建设中眼前和长远、局部和整体、效率与公平、分割与整合的生态关系,全面执行生态物业管理、生态占用补偿、生态绩效问责、生态控制性详规等法规政策。
    (六)突出城市管理,重在市场疏导与督办考核相结合。
    构建科学规范、运行高效、设施完备,符合社会化、专业化、现代化要求的城市管理新体系,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,是加强城市经常性管理,提高城管综合执法水平的必由之路。
    1、严格责任考核。要健全机构、落实责任,严格落实“门前四包制”,不能让“门前四包”成为应付上级检查考核的形式,做到经常检查,及时通报,奖惩到位。要加强市容协管力量,尽快向社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市容协管员,在执法队员的指导下开展市容整治工作。建议成立“城市管理委员会”,由“城管委”负责城市管理的规划、组织、考核、检查、监督、协调、宣传工作,改变以前有考核无实效的局面。
    2、强化市容管理。统筹安排,彻底改变城区道路破损严重、街道立面无序发展的现状。要严格挖掘审批,引入市场机制,统一规划,由专业公司进行管线挖掘,杜绝城区乱挖街道、乱埋管线。要规范广告秩序,对城区临街门店统一设计,采取财政补贴和商家自筹相结合的办法,对每条街道临街广告进行改造,真正实现“一街一景”。
  3、完善基础设施。要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,尽快建设专业市场,按不同类别建立建材、农副产品、洗车、夜宵等专业市场,真正做到划行归市。要加快迎宾大道、红金龙大道、将军大道的立面改造,对主次干道的人行道进行重建和升级改造,彻底改变人行道宽窄不一、高低不平的现状。要完善环卫配套设施,经测算,城区还应建公厕32座,休息场所23个,垃圾存放点50个。所需资金,建议在房地产项目规划中增设公厕和垃圾存放点,在地产开发中解决;对城区添置垃圾容器的费用,可以采取垃圾容器押金领用的办法解决。
    综述:从此次“新型城镇化”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,当前,我县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,城镇化对全县经济发展强大的拉动力已经初步显现,将是红安实现持续跨越发展无可置疑的增长潜力所在。
    但是,“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。”摆在我们面前的,有难得的机遇,也有众多的难题,更有严峻的挑战和考验。真正进入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期、黄金期任重道远。需要我们对现行的体制机制、行为观念进行大的变革,将城镇化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相连,变政府主导型城镇化为政府引导型城镇化;将城市建设的主要职能还给市场,让政府回归公共服务供给主体,把城镇化的潜力真正激发出来。
正因为如此,惟其艰难,才需勇毅;惟其不易,更要笃行。只要我们坚持“城乡统筹、城乡一体、产城互动、节约集约、生态宜居、和谐发展”的原则不动摇,把握好“规划起点高、聚集效益佳、辐射能力强、个性特征明、城镇联动紧、城乡互补好”的总体要求,那么,新型城镇化一定能给全县人民的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,也必将会为红安经济社会保持更长时期、更高水平、更好质量的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动力。(政府研究室调研组)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